白酒企业非常多,全国共有白酒企业20.31万家,其中四川3.42万家,云南2.79万家,贵州1.91万家;目前销量比较好的有:茅台,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洋河、汾酒、古井贡、今世缘、迎驾贡酒、珍酒李渡、舍得、口子窖、水井坊、酒鬼酒、牛栏山二锅头、伊力特、金徽、老白干、金种子、黄台、天佑德。
怎么在这么多白酒里面,找到品质好的呢?
一、产品名称
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产品名称定位,白酒行业,普通窖池发酵的浓香酒在蒸馏白酒时,中间段品质比较好的叫特曲,需要存放3年以上;稍微差点的叫大曲,需要存放1年以上;酱香白酒也有大曲之类的,但现在比较好的通常叫大回酒,回沙酒。
在260元以上的白酒,产品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,但在200元以内的白酒里面,如果没有用特曲、大曲、回沙这些名称作为产品的名字;用的年份也没有达到10年以上,产品介绍里面也没有说用了什么基酒勾兑,基本上都是质量比较低的酒;
用了这些名称的不一定是好酒,如果没有用的基本就不是好酒,像头曲、二曲这些名称的基酒,酒厂在产品定位上就不是优质基酒,根本不可能口感好,如果硬说是绝对有利益关系。
这3款分别为大曲、头曲、没有曲;基酒水平肯定是大曲比头曲、没有曲好,实际上头曲跟没有曲的基酒水平差不多。
在口感也确实如此,大曲的香味最好,但喝了上头;鸭溪窖本身就有香味浓重层次丰富的特点,但是太辣了,基酒比较新,不是质量好的基酒;头曲跟没有曲差不多,但是头曲的香味淡,层次单一,也辣,对比之下鸭溪窖的口感会比六年窖头曲好一点。
二、口感
白酒的口感其实是在迎合我们的味蕾,适合味蕾或者说味蕾喜欢的味道,就是比较好的口感;酒厂能把味道控制在适合我们味蕾的范围之内,就是水平比较高,质量比较好。
1、酸苦涩
酱香白酒用的原料是高粱含有单宁,头两次蒸馏出的酒,酸苦涩感会比较尖锐;到了三四五道单宁含量少了之后酸味会柔和一些,苦涩感比较淡,所以酱香白酒只要是酸味不柔和、苦涩感明显,用的基酒品质就会一般。
2、酒糟味
酒糟蒸馏的次数越多,糟味会比较明显,而且用窖池最上面糟了的酒糟蒸馏的糟味也明显,所以如果白酒的糟味明显,也不是质量好的酒;糟味控制的好会有类似酱油的味道,通常酱油味明显的白酒,也不是好的酒。
虽然这两款酒的评价很高,也是比较流行的大单品,但基酒的水平并不高,可能五六七道都算不上;群众比较认可这俩酒,除了茅台勾兑的口感比较好,再就是因为它们是茅台酒。
3、辣
比较辣的酒是陈放时间短,陈放时间短的酒质量都比较差。
4、特别甜
甜味重的酒也不是好酒,最近因为食用油罐车不清洗,也爆出了酒厂会拉一些糖蜜作为原料;白酒会有一定的甜味,但绝对不会非常甜。
现在白酒有个特别的习惯,只要理论上会出现的味道,都会添加到白酒里:
酯化反应
因为羧酸和醇会生成酯,恰巧白酒里面有这两种成分,白酒就开始营销老酒能酯化;但是酯化反应需要在充足的氧气环境下用强酸作为催化剂,才有可能酯化;这两个条件白酒都没有,老酒也不可能酯化,白酒非常擅长利用这种有可能的发生的事情,去营销。
甜味
白酒确实会有甜味,尤其是原料有玉米的会略微甜一点;因为酒有甜味,但很多酒厂为了掩盖劣质基酒的苦味,会毫无顾忌的添加甜味剂,现在甜味剂不让用了又开始加蜜糖;因为白酒有甜味,即使加的多了也可以说是本身的甜味。
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,白酒特别喜欢把有可能的味道,变成提高白酒的品质的筹码。
三、执行标准:
很多人喜欢看执行标准,其实这个标准是有弹性的,就像很多1000元左右的白酒与几十块钱的,它们执行标准是一样的,并不是标了国标优级酒就是好酒。
白酒行业有很多酒厂用的企标比国标更严格,像我们当地的扳倒井的国井,实际上是芝麻香型但各方面比芝麻香型标准更高,改成了企标国香型;当然也有很多酒厂的能力达不到国标,它们会弄一种没有的香型标准出来,这样就可以不用国标来要求自己的产品了。
四、老酒并不香
酒是陈的香,是指的陈年绍兴黄酒,因为陈放的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,有像味精一样的鲜味;白酒又抓住了这个可能会发生的现象,给白酒加鲜味、咸味。
非常可惜的是,不知道黄酒技艺是失传了,还是因为什么,高质量的黄酒没有卖的;而且在民国甚至清朝时期,高端的绍兴陈酿也非常少,一般人也是买不到的;现在的黄酒都有3-5年的保质期,高端的黄酒是越陈越香的。